故地重游园博园(三)——历史文化部分
今天说一说游览圆博园的最后一部分,武汉圆博园里的武汉自然博物馆,除了大河生命馆之外,还有一个长江文明馆。和大河生命馆中丰富的展品相比,长江文明馆中的展品略显普通。而且作为一个新建的博物馆,展品中真实文物的部分应该是非常少,虽然没有明说,但我认为应该大部分都是仿制品。不过在我们这些外行看来,这些展品还是相当精美的,与原始实物可能相差并不大。
既然是长江文明馆,自然涉及的都是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相关的内容,与自然馆中遍布世界各地,以及天空、海洋、陆地的动物标本不同。这一主题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了,不过就算内容不及自然馆丰富,但也是一次难得的传统文化之旅,涉及的内容还是比较多样的,从古代文人骚客在长江流域各地留下的诗词歌赋,到沿线各地丰富的茶文化酒文化。有一个场景是复原了湖南岳麓书院的内部,有一面巨大的墙壁上挂着,状元、会元、探花等古代科举考试名次的名称,还有蜡像复原了科举考生考试时的场景,他们都坐在只能容纳一个人的狭小隔间当中,认真地答题。虽然我们大人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机会,给小宝贝讲应该学习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。但是心里还是在想,这科举制度,虽然一方面象征着近代之前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,但更主要的实际上是朝廷控制思想,剥夺知识分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工具。
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战国古墓中出土的青铜剑,甚至三星堆那个著名的黄金面具,和不知道怀里抱着什么的立柱人像等非常著名的文物,虽然明知这些肯定是仿品,但是能够亲眼看到实物,还是给人带来和带来在图片,在网络或者视频节目中观看完全不同的现场体验。
整个展览看下来,总体感觉还不错。展品数量略显稀少,但有些场景的搭建,还是很费了心思的。比如就有一座微缩的戏台模型,其中放了一个能棱锥式的全息投影,循环播放的各种地方戏,有汉剧、川戏的变脸,还有西藏的傩戏,栩栩如生,让人感觉身临其境。缺陷不足的就是,展览编排过于遵循主流史学观点和教科书了,没有什么新的见解。比如在讲到中国大地上的古人类时,仍然将那些几十万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,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作为现代人的祖先。而现在的分子生物学考古早已证明,这些在中国境内发现的远古人类,如元谋人、当阳人,他们都不是现代人的直系祖先,而是已经灭绝的物种。所有的现代人,不论是黄种人 白种人和其他有色人种,他们都是起源于十万年前,来自非洲的智人。而在展览中就完全没有提到。
除了展馆,虽然当年大多数参展园博会的园林,都已经年久失修,还是留下了很多值得一看的遗迹,比如 微缩的龙门石窟景观,还有这个四驾马车,按照古代的礼制,四匹马拉的马车应该属于天子的仪仗了,难得这个雕塑是一比一的比例,非常的逼真。已经在博物馆中转悠了大半天,有些精疲力尽的小宝贝看见之后,居然顿时来了精神,忙不迭地爬上去体验一下古代帝王的排场。当然 上面也不止她一个人,早就有几个小男孩在上面爬上爬下了,嘴里喊着楚王、大王之类的台词,比小宝贝还来劲。
在我们前往园博园出口路上,还经过了一个微缩的襄阳城楼,我也借故给小宝贝讲了,南宋襄阳城抵抗蒙古大军长达十年的故事,小宝贝听得很认真,还不时地提出问题,所以说今天这场科学和历史文化之旅,应该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吧?如果是这样,这一整天的疲惫,倒也是值得的。
Yay! 🤗
Your content has been boosted with Ecency Points, by @cheva.
Use Ecency daily to boost your growth on platform!
Support Ecency
Vote for new Proposal
Delegate HP and earn more